前言苏轼的洞仙歌写了一个凄楚的爱情故事。主人公是蜀后主孟昶和花蕊夫人。
苏轼序言中说,这首词的创作,是借用了蜀后主孟昶写给花蕊夫人的一首歌词残句,然后自己加以增补成篇。
那么令苏轼写出如此优美意境的原作,又是什么内容呢?
一、苏轼《洞仙歌》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
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
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
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这首词中,苏轼写了花蕊夫人与孟昶在皇宫中的生活片段。锦衣玉食的二人,远离了人世间的是非磨难,只有对于时光流失的惋惜。
似乎他们的唯一缺憾,是人生易老,光阴难驻。
但是熟悉孟昶和花蕊夫人的读者知道,后蜀亡国,二人投降入宋。
欣赏这首词的时候,如果面对一朵美丽的昙花,知道它不久就要凋零。苏轼写得越美好,二人的悲剧结局就越发令读者感概。
很多人都比较熟悉。不过,吸引读者的不仅仅是这首词,还有苏轼为这首词写的序言。
文章插图
二、眉州老尼苏轼的词序写道:
仆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余,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,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,避暑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
今四十年,朱已死矣,人无知此词者,独记其首两句云:‘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’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》令乎,乃为足之云。
苏轼七岁的时候,在家乡眉山遇到过一个姓朱的老尼。老尼说自己年轻时和师父一起去过后蜀皇宫,听到过孟昶给花蕊夫人写的一首歌。这位老尼还记得这首歌,并且读给了苏轼听。
幼年的苏轼被这个故事所吸引,一直没有忘记。但是关于这首歌,他只记得两句: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四十年以后,苏轼添加了内容,创作了这首洞仙歌。
文章插图
三、关于原作的争议之玉楼春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记载杨元素《本事曲》中,提到了孟昶和花蕊夫人纳凉的那天夜里,所唱的歌词。
余尝见一士人诵全篇云:‘
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暖,帘开明月独窥人,欹枕钗横云鬓乱,
起来琼户启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,屈指西风几时来,只恐流年暗中换。’《本事曲》
可以看出来,这是一首《玉楼春》,也叫做《木兰花》, 也是一首押仄韵的七言诗。这个词牌在钦定词谱中只收录了4体,其实并没有涵盖所有的玉楼春词体。
- st英国一颗臀形椰子壳价值13000元,古董专家:造型令人难以置信
- 苏轼|“江外饶佳郡,吴兴天下稀” --吴兴区“宋韵文化”资源浅谈
- 赤壁赋|李白和苏轼的“第一才子”之争:宋神宗一锤定音,真是不比不知道
- 证据|兄长被害,证据确凿,武松为什么不报官、上诉,却要自行解决?
- 年谱|万万没想到!苏轼又又又出圈
- 表演艺术家|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逝世,为越剧金派创始人
- 江城子|苏轼有多少词作传世,他常使用的是哪些词牌,最长的一阕词是什么
- 词语|985岁的苏轼祝你考上985?张志烈:年轻人的调侃,由它去吧
- 千古名句|苏轼极富理趣的一首婉约词,第三句成千古名句,安慰了无数失意人
- 魂兮归来|人死后为啥要烧掉生前衣服?这不是迷信,有科学依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