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插图
1月1日,《敦煌奇境——传奇洞窟220窟之谜》展在上海对公众开放,图为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 郑莹莹 摄
【 敦煌|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“走出”石窟:近30年探索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】中新网上海1月1日电 题: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“走出”石窟:近30年探索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
采访人员 郑莹莹
作为敦煌研究院首个官方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,《敦煌奇境——传奇洞窟220窟之谜》多媒体展全国首展1日在上海正式对公众开放,将持续至3月22日。
数字技术让敦煌艺术“走出”石窟,走进城市,走近更多人。“数字敦煌”这些年历经哪些发展?
文章插图
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的细节 郑莹莹 摄
近30年数字探索之路
敦煌,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咽喉要地,见证着东西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。延续千年的敦煌石窟中,精美绝伦的壁画、彩塑和石窟建筑,记载了公元4至14世纪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、文化交流、宗教传播和艺术发展历史。
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、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在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,敦煌的数字化之所以能成功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:一直坚持在做,“我们在(上世纪)9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探索怎么用数字化方式去保存石窟的信息,一直坚持做到现在,近30年才积累了这么一批资料。”
俞天秀还记得,最早的时候,只做了十几个洞窟的数字化,那时候的应用很窄,时常有专家说需要一张照片,却刚好(那个洞窟)没做数字化;直到后来“数字洞窟”积累到一定量,大概把1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做完后,敦煌研究院的所有授权基本上就都是数字化内容,工作人员再也不用单独去拍照片了。
文章插图
壁画乐器实物复原 郑莹莹 摄
适合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
俞天秀说,以前很多人会问他,敦煌的数字化技术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?他常这么回复:“我只能说它是最适合莫高窟数字化的,它能够解决莫高窟所有的问题,也能解决石窟寺存在的很多共性问题;至于先不先进,我觉得只要能解决问题,这技术就是最好的。”
在此次《敦煌奇境——传奇洞窟220窟之谜》多媒体展上,数字技术也让身处上海的参观者有机会感受敦煌之美,迷你版的莫高窟第220窟在细节上十分考究,壁画乐器实物复原、多媒体剧场等也让人好似“走进”了洞窟中的初唐盛世。
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副研究员武琼芳说,敦煌石窟有它比较特殊的地方——它是一个不可移动文物,“我们不可能把石窟搬到别的地方给大家看,所以只能想尽办法把它复制出来。早年是用老艺术家们的临摹品,后来有了‘数字敦煌’,我们可以用更多样的方式把高清采集的壁画和彩塑呈现出来。”
- 云母|故宫养心殿有个雨罩,上面的瓦片透明,为何现代技术竟无法复制
- 廖湘科|《中国软件根技术发展白皮书(基础软件册)》发布会暨基础软件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
- 中国戏曲|抢救18剧种民间绝唱 浙江年内建“数字戏曲曲牌库”
- 地皮|微博数字美术馆开展,一个基于NFT概念区块链的虚拟艺术展
- 敦煌壁画|绘事/刘扬:瑞虎呈祥 万物欣荣
- 青囊书|老祖宗的这些古物,以现代技术都无法仿制!
- 醒世姻缘传|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?这个数字其实并不高
- 超忆症|5本科幻技术流小说,主角借助科技力量征战星海,超越宇宙无极限
- 专家们|契丹族为何突然消失?专家用DNA技术,在中国的偏僻地区找到
- 宋之社|中华文明中,最吉利的数字到底是几?老教授:不是6也不是8